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发改委应该放弃对油价管制,不是因为发改委控制下中国油价过高,恰恰相反,发改委将油价控制在不合理的过低水平
 
赵剑飞/文
 
对于物价上涨,消费者一般都会有怨言,这是理性的自然反应。油价也不例外。发改委3月20日将成品油价每吨上调600元,再次引起了部分消费者不满。为此,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解释说,成品油价格每次到上调时,都非常慎重,并适当延后;每次下调,只要条件一成熟,马上下调,从没有延后过一天。彭森还介绍说,从2008 年底到目前为止,国内油价经过13 次上调、5 次下调,总体涨幅不到80%,但同期国际油价从每桶40 多美元上涨到将近120 美元。
 
通过历史数据比较,自从1998年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以来,国际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/桶,上涨至目前每桶120美元左右,同期中国成品油价格(以汽车零售价为例)从每吨不到3000元,涨至目前每吨9000元,可以说涨幅是远远落后于国际油价。尤其是2008年国际油价出现从40美元涨至140美元又回落的起伏时,中国国内油价只是稳步调整,中国消费者并没有经历大的震荡。
 
既然中国油价并没能跟上国际油价同步上涨,那么中国消费者应该对发改委的工作成绩表示感谢才对。其实不然。恰恰因为发改委将油价控制在不合理的过低水平,发改委更应该放弃对油价管制。
 
市场原本具有调节供需的功能,但是在发改委扭曲下,这种功能被破坏,反而不利于中国整体经济转向节能型经济。中国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,对进口石油依赖度超过50%,而且预期依赖度还会进一步加强。由于发改委的管制,导致国内油价低于合理价格(可参考进口成品油到岸价格),首要的负面后果就是国内消费者没有支付本应该支付的油价,原本可能被抵制的消费没有被高价抵制,造成过度消费——这几年诸如北京汽车拥有量猛增可为例证,这样进一步刺激中国对国际石油的需求,形成推动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,也增加了发改委调控的难度。
 
站在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角度,发改委管控油价,即使国内油价过低,也是对于他们极为有利的。由于发改委没有能力核算清楚石油公司的炼化成本,国有石油公司出现亏损时就把责任推给价格管制,索要财政补贴,根本没有动力改进效率、提高竞争力,最终造成国民财富的损失,全部也由消费者来承担。
 
所以,即使诚如发改委所说,发改委通过其调节,使得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,也不能就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、国民和消费者真的是一件好事。更不用说,价格管制就可能带来寻租和腐败等问题,实际上也是全部国民和消费者的损失。
 
可是,如果没有发改委来管制石油价格,会不会出现价格失控,中国消费者难以承受的高油价?答案应该是否定的。条件是发改委放开对价格的管制同时,也必须相应放开对原油进口、成品油进口、批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制,允许各类资本、企业、机构和个人进入这些领域,制造竞争。发改委的职能应该改变为对各个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备案,而不是要为最终形成的价格负责。
 
上世纪70年代石油冲击迫使日本调整增长方式,生产节能产品,从而使得日本汽车节能性能卓越,畅销全球。可以说日本今天的高科技也是部分被高油价逼出来的。如果发改委一日不能抛弃自己这种慈父心理,放开对价格管制,则中国的经济转型将停留在口号上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赵剑飞

赵剑飞

32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媒体人,曾任职经济观察报、财经杂志、财新传媒

文章